logo

> MAT新闻 > 国家政策 >

2019上海财大管理会计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各界共

2019-07-23 09:21

4月29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体系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市会计学会、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协办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高峰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内容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相结合,汇集了高校、企业和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的多位专业人士,共同围绕管理会计展开交流。

本次论坛由原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潘飞教授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刘勤、上海财大会计学院院长靳庆鲁、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申红、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骏、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袁振兴、开滦煤矿总会计师张志芳、紫江企业财务总监秦正余、视野咨询董事长陈国庆等。
 


靳庆鲁院长致辞
 


申红处长致辞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上半场是研究前沿部分,由潘飞教授和刘勤教授分别就《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大数据与管理会计》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分享内容极具启发性,对于财务管理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潘飞

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财政部“中国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总协管理会计师教材的编者之一,科研著作丰富,是中国著名管理会计学者。

刘勤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审计协会理事,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著名会计信息化专家。
 



潘飞教授从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现状,理论研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三个方面,展示了管理会计的规律框架和未来的可拓展空间。


刘勤教授对比了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详细讲解了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他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会计的天然作用受到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的产生,把管理会计运用的最大障碍(数据限制)解决了,激活了管理会计的潜能,使得管理会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引发企业会计工作的历史性巨变。

下半场是创新实践部分,由张志芳、秦正余两位资深的企业财务高管分别介绍自己企业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两家企业行业有别,面临的困难不同,但他们都基于自身条件,寻找突破口,逐步提升财务部门的价值感,最终走出来一条管理提升的道路。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志芳以“管理会计助力企业价值管理”为题,介绍了十五年来,他在开滦集团开展管理会计实践的情况。主要内容有:财务战略管理,规划企业价值;全面预算管理,分配企业价值;财务集中管控,支持企业价值;内部控制体制,保持企业价值;全面成本管理,创造企业价值;财务能力评价,巩固企业价值等。


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秦正余先生主讲。他介绍了其主导的,首批入选财政部中国管理会计案例库的案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预算管理与绩效优化——上海ZDHG的案例研究》。

来宾认真记录

中总协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骏与来宾交流



嘉宾合影

(左起:吴骏、潘飞、秦正余、陈国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多位嘉宾都提到了对于财务人员持续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张志芳:

开滦煤矿虽然是传统企业,但对于团队的学习和培养工作非常重视,这也是公司财务管理能够做出成绩的一个关键。开滦集团有6万多人,会计人员约1千人,公司对这样一支队伍有比较高的要求,没有考取会计师的不能担任科级以上岗位,考取各类职业证书的人员占比非常高,财务部门经常开展学习活动和知识竞赛,激发团队的学习热情。

 

秦正余:

当下的会计人员应当有危机感,各种智能化的工具越来越成熟,重复性的工作被替代是早晚的事。会计工作本身一直在变化,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和提升,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潘飞教授:

 

近些年来,财会类专业学生对于考取证书的热情越来越高,这是大环境决定的,是好事情,但是也应该避免误区:一是不要迷信考证和薪资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更多地着眼于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否则是本末倒置;二是过去学生没得选,很多人都在考洋证书,但是现在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管理会计师证书。财政部大力号召,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财政部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尤其是MAT管理会计师认证项目,目前年招生已达到数万人,更为适合中国国情和会计从业者的需要。